
2《柒个我》之儿童人格的内心孤独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柒个我》中,沈亦臻分裂出来的幼童人格星星是谁让大家都非常好奇,那么这个星星不是白欣欣小的时候呢,星星和7、8岁的白欣欣是不是同一个人呢?《柒个我》中的星星究竟是谁呢?
星星这个人格7岁,总是喜欢抱着小熊娃娃。她的“出生”意义,等同于主人格幼年曾相处过,后来却神秘失踪的玩伴。所以,星星就是白欣欣小的时候。
21年前的火灾,沈亦臻拜托爸爸去救白欣欣(当时的名字是星星),但星星已被救出,爸爸被困在了地下室。火灾后苏醒的亦臻以为真正的星星已经死了,这之后自己顶替了星星私生子的身份,并分裂出了人格星星。
沈亦榛无法承受这一童年痛苦。虽然人格分裂是偶然的,比如你看到一个橘子,你可能就分裂了。但是这个偶然又包含了诸如潜意识、性发育阶段、环境等等因素的必然。简单来说,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的人,是不会分裂的,因为潜意识不会让多一个灵魂来帮你解决和承担痛苦。但是很显然幼年的痛苦是沈亦臻无法承受的,所以走向了分裂。
星星这一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性侵害。很大的一个形成原因是由于在人格没成长健全的时候受到精神刺激的时候,自我精神防御机制出现分离出潜意识的人格对抗此时并没完全人格分裂,而这个时候多半是在幼年时期,也就是在星星其实是沈亦臻在对抗时分裂出的部分。
J·G·沃特金斯和R·J·约翰逊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年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在儿童的愤怒或不满出现时立即予以处罚,则儿童就会被迫压抑真正的情感,仅仅展现社会认可的遵奉行为。又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有可能被保持下来,儿童时期所受的刺激导致儿童在儿童时期的性格将会被同时保留,而且这种性格有可能被新衍生出来的人格压制。
于是,儿童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一方面为避免处罚而压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面被压抑的情感并未消失,而是千方百计出来表现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类似星星这种儿童只有通过创造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体验成客体,借此与孤独或寂寞作干斗争。尔后,凡那些无法为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行为,或者经常受到处罚的冲动,便有可能被分离出来,压抑入想象中的游戏伙伴之中:我是好人,他是坏人。这里,“我”是主体人格,“他”是另一种人格或后继人格。
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会多多少少参与其中。还有一些人,是潜意识里为了逃避目前的生活困境,才回增生出儿童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