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生病了到底需不需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90多年前,人们发现了抗生素,随后将它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挽救了众多生命。然而,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普及甚至滥用,抗生素耐药问题日趋严重,耐药性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约70万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宝宝生病了就要吃抗生素消炎
儿科常见的感冒发热通常是病毒感染,靠宝宝自身抵抗力可以自愈,无需画蛇添足吃头孢或阿莫西林。对于病毒感染,口服抗生素不会加快恢复进程。吃抗生素也预防不了感冒,区分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验个手指血就能帮助判断。
抗生素那么可怕,吃两天好点就不吃了
有的孩子明确是细菌感染,口服抗生素,家长见好就收,吃了两顿就不吃了,或者心存害怕自行减半服用,这都是不正确的。
一旦使用抗生素,就应该足量足疗程,切忌过早停药或断续服药,宝宝服用抗生素后症状改善说明治疗有效,但过早停药会导致体内残留病原体继续繁殖或导致耐药。不同抗生素覆盖的抗菌谱不同,上次生病有效的抗生素,这次生病不一定有效,切忌在家自行选择使用抗生素。
宝宝生病了以前吃头孢有效,这次自己再喂点
宝宝每次生病感染的病原体不一定相同,头孢针对细菌感染有效,但若是支原体感染,就没有效果,要用阿奇霉素才有效。
按照药物说明书或者医嘱使用抗生素,看清用法用量,比如头孢克肟一天两次的,阿奇霉素是一天一次的。不要擅自减少剂量,不然达不到一定的血药浓度起不到效果,也不要擅自增加剂量,药物过量会导致不良反应。
任何情况坚决不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矫枉过正,视抗生素为猛虎,即使检查结果提示有细菌也避而远之,坚决不用抗生素。这也是不正确的,儿科有儿科的特点,大多数疾病初始治疗还是经验治疗,医生会根据孩子病情和检测结果做出负责的判断。
医生根据宝宝的症状、体格检查、查血或拍片B超等结果,提示为细菌或真菌感染者比如血培养阳性的患儿使用抗生素;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生素。而病毒性感染无应用抗生素指征。
抗生素这种不行立马再换一种
抗生素治疗疾病起效是有一定时间的,短期换药、频繁换药都是对疾病治疗不利的,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使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
如果孩子服用了抗生素后还没有好转,要及时联系医生或复诊。有可能是病原体毒力强,或是耐药病原体,或者是特殊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需要使用对应的抗生素治疗。
宝宝使用抗生素有别于成人,有些抗生素在儿童使用受到限制。
比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才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 岁以下患儿。
喹诺酮类: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避免用于18 岁以下的患者。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孩子可以口服药物治疗,不必首选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抗生素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以选择注射给药:
①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
②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
③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④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如血流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等)。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相关推荐
-
约文章
- 娃感冒了,能用抗生素吗?
- #育儿、儿....
约健康....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