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头”家族的传奇故事

传奇一 一个家族,两代成员
“石头家族”的确是一个相对庞大的家族,不仅成员数量较多,且有更新换代。前一代为乳牙,后一代为恒牙。这在人体所有的器官中,属于绝无仅有的现象。虽出自同门,两代牙齿区别却很大。乳牙的特点是颜色略白、身材娇小、硬度较低,恒牙的特点则是颜色偏黄、身材健硕、硬度较高。明显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节奏!
釉质钙化程度决定牙齿的颜色和明度
正常牙釉质是白色半透明的。釉质钙化良好,透明度就较高,则比较容易透出里层牙本质的淡黄色,此时牙齿外观呈淡黄色,故健康的牙齿是淡黄色且带有光泽的。反之,釉质钙化不良,透明度就较低,则可能遮盖住里层牙本质的淡黄色,此时牙齿外观主要取决于釉质的颜色。釉质轻度钙化不良的牙齿呈白垩色,就像涂过白色的墙面漆一样。釉质重度钙化不良,不仅颜色和透明度均发生改变,甚至表面会变得凸凹不平。
釉质钙化程度决定硬度、耐磨度和抗酸能力。
其钙化程度越高,则牙齿的硬度、耐磨度越高,抗酸能力也越强。因此,与恒牙相比,乳牙硬度更低,更不耐磨,也更怕酸。因为乳牙更容易“受伤”,所以更应该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实不单是乳牙,发育不良的恒牙也会呈现“偏白”的外观,原因也是钙化不足。
所以,别整天惦记“白牙”了。微黄且带有光泽的牙齿才是健康牙齿的“代言人”。
传奇二 前“牙”栽树,后“牙”乘凉
虽然乳牙很“娇小”,“体力欠佳”,但和同期的头面部生长发育情况相适应,满足儿童期和少年期的咀嚼功能要求外,也会进一步的促进面部的生长发育。扮演的角色绝对是“有身份”的!
乳牙是口腔家园的“开拓者”
从乳牙到恒牙,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对生存空间的需求自然增加。在乳恒牙“工作正常交接”之前,乳牙若持续存在,将有助于颌骨正常发育,提供恒牙所长出的空间;相反,乳牙若过早缺失,则可能会影响颌骨发育。这可真应了那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哪!
乳牙是恒牙生长的“ 领路人”
此外,乳牙还可帮助其对应恒牙“占位”。在“工作正常交接”之前,乳牙若持续存在,就会引领其对应恒牙沿着既定的路线“破土而出”;相反,乳牙若过早缺失,缺失牙两侧的相邻乳牙则可能向缺失牙空出的位置倾斜或移动,从而阻挡了其对应恒牙“破土而出”的道路,则其对应恒牙也只能另辟蹊径,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
所以,“石头”家族也是小社会,少了“前辈”的引领、提携和铺路,“后辈”成长同样会走弯路。如果真正了解知道乳牙存在的重要价值,您还会说“乳牙健康,小事一桩”吗?
“两代同堂,容易乱了辈分”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颗乳牙被恒牙替换的时间均不相同,因此,两代牙齿共存的状态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大致6~7年。结果是,一方面乳牙与恒牙在颜色和大小上的不协调,极易让人产生恒牙发育不正常的错觉,比如牙齿颜色是不是太黄,或者是不是太大;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分不清乳牙和恒牙。有时,被坏的牙齿明明是恒牙,却被误以为是乳牙。因此,完全没有把蛀牙当回事,还等着后面再换呢。
其实,无论蛀牙是乳牙还是恒牙,都应该及时补牙。重视恒牙,是因为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到天然的替代品了;而重视乳牙,则是因为“开拓者”和“领路人”的意义不可小觑。
传奇三 分工明确,相互支撑
“石头家族”不但人丁兴旺,并且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
乳牙队伍
20颗牙齿里包含有切牙小队(8颗牙齿)、尖牙小队(4颗牙齿)和磨牙小队(8颗儿牙齿)。
恒牙队伍
28~32颗牙齿增加了前磨牙小队(8颗牙齿),同时磨牙小队还可能增加1~4颗牙齿(俗称智齿)。
每个小队的成员形态相似,功能相近,共同组成了一个特定的功能组,分别负责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由于各个小队都有各自的功能,因此要正常发挥咀嚼功能,任何一个小队都不能少。
此外,尽管牙齿在功能上可以分组,但却不宜分家。相邻的牙齿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候,虽然只缺了一个牙齿,结果是两边的牙齿都倒了。
传奇四 每代成员,多为孪生
“石头家族”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绝大部分成员都有“孪生兄弟”。因此,一般情况下,20颗乳牙中有10对孪生兄弟,28~32颗恒牙中有14~16对孪生兄弟。与通常孪生兄弟的情况不同,“石头”家族的孪生兄弟有其独特之处:
外观样貌
彼此并非“简单相似”,而是互为对方镜子里的样子。
存在状态
彼此不能“形影相随”,而只能遥相呼应。即除了上、下颌正中各有2颗牙齿(门牙)紧挨在一起以外,其余的孪生兄弟都各自分布在口腔的左右两侧。
首发:
本文系约健康平台首发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相关推荐
-
约文章
- 矫正牙齿会造成牙齿提前脱落?
- #其他
龙飞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