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吗?

#饮食保健   谷传玲
人体是否存在酸碱体质之说?是否需要吃碱性食物来调节体质?快来看本文,防止被忽悠。  

   我们经常听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体质偏酸的人易得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平时要多吃碱性食物或喝碱性水来让体质呈碱性”。以前,在朋友中流传这种说法,说者完全是出于好意,提醒大家要注意健康。可是随着大家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开始有商家盯上了这个领域,于是出现了“碱性食品”“碱性水”之类的产品。总之一句话,酸性体质危害大,调成碱性才健康。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人体是否存在酸碱体质之说?是否需要吃碱性食物来调节体质?

人体是否存在酸性/碱性体质

既然我们要探究人体是否存在所谓的“酸性/碱性体质”,就要先溯本求源,先搞清楚什么是“酸性/碱性体质”。

很遗憾的是,医学中其实并无“酸性/碱性体质”这一

概念,因为我们人体的不同部位,酸碱度是不同的,比如

唾液的pH为7.1(接近中性),胃液的pH为0.9~1.5(强

酸性),小肠液的pH为7.2~7.8(碱性),尿液的pH为6.5(弱酸性),血液的pH为7.35~7.45(弱碱性)。

既然不同部位的酸碱度不同,所以就无法以“酸性”或“碱性”来评估人的体质。也就是说,以“酸性/

碱性体质”对人体进行评价,本身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人体在什么状态下最健康

人体不同部位的pH存在着差别,有的偏酸,有的偏碱,有的则接近中性,这些是为了保证不同部位的生理

生化反应都能够正常的进行,进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所以说,身体健康,绝不是简单地将体质维持在“酸性”或者“碱性”,而是要保证不同部位的pH维持相对的稳定。那么人体又是通过什么机制调节着不同部位的pH,使它们维持稳定呢?

以血液为例,血液的pH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其变化范围很小,这依赖于人体强大的酸碱调节体系,这个调节机制包括血液的调节、肺的调节、肾的调节和其他组织细胞的调节。其中血液调节体系最为重要,当体内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增多时,血液调节体系就会向碱性方向调节;当体内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增多时,血液调节体系就会向酸性方向调节,加之肺、肾的配合调节,会让血液pH始终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说法从何而来

虽然人体的酸碱调节体系非常强大,但是当发生一些疾病时,还是会产生过多的酸或碱,当调节体系对此无能为力时,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以糖尿病患者为例,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就很容易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外严重的腹泻或呕吐也可能引起体内酸碱平衡紊乱,导致酸中毒。

所以说,并不是因为“酸性体质”而引起了各种疾病,而往往是各种疾病导致了酸中毒。这其中疾病是“因”,酸中毒是“果”,而非人们常说的“体质偏酸”是“因”,疾病是“果”。

简而言之一句话,所谓的“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其中的“酸性体质”其实指的是酸中毒。

如何区分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
     
      我们要明确酸性以及碱性食物的划分标准。酸碱性食物并不是以口感来划分的,正确的划分方法是:如果消化吸收代谢后的产物是硫、磷、氮、氯等呈酸性物质,这样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如果消化吸收代谢后的产物钾、钠、钙、镁等碱性物质,这样的食物就是碱性食物。常见的酸性食物有谷物、鱼、肉、蛋,常见的碱性食物有蔬菜、水果。
多吃碱性食物到底好不好

当人体没有糖尿病、痛风等重大疾病时,自我的酸碱调节体系完全有能力将食物代谢后的酸碱物质和自身生理活动产生的酸碱物质进行自由调节,让体液维持在7.35~7.45这样稳定的弱碱性环境下。这是酸碱调节体系调节的结果,而不是多吃碱性食物的结果。

     为了刻意追求莫须有的“碱性体质”而使劲吃蔬菜、水果,少吃甚至不吃粮食、鱼、肉、蛋,会引起严重的营养失衡,这对健康的危害可是实打实的。

食物能否调节体质的酸碱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人体酸碱性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疾病,如果偏要从入口的因素分析,药物对于酸碱性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是就食物而言,对于体质的酸碱性其影响力真的非常小。那么是不是说,以食物来调节人体酸碱性就一点儿意义也没有呢?这当然也是太绝对了。均衡饮食对我们的身体是绝对有好处的。
怎么吃才健康

      实际上,进食时无须考虑食物的酸碱性,只需考虑营养均衡:首先,食物选择多样,尽量做到每顿饭有谷物,有蔬菜,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次,谷物做到粗细搭配,蔬菜做到一半是深颜色的蔬菜,蛋白做到至少有鱼禽肉蛋奶豆中的一种;最后,量的方面蔬菜量最多,其次是谷物,最少是富含蛋白的食物,这样就是营养均衡的一餐了。

      均衡的营养加上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良好心情,就构成了健康的基石,让健康身体强大的酸碱调节体系去调节酸碱吧,没必要多吃碱性食物来调节,因为这本不是它的活儿。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0 分享 发布于 1年前

相关推荐

最新最热评论 0
没有数据
只有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专家更多+

黄静宇

黄大头(黄静宇),漫画公众号《头都大》作者。黄大头曾任凤凰卫...

李清晨

李清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

李舜伟

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

Copyright 2008-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79 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卫大厦B座     邮编:100021     电话:(010) 5978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