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视力知多少?

#育儿,儿童常见病   小沈医生的睛彩视界
小小年纪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近视?是遗传因素?还是电子设备的毒害?  

为什么孩子那么小,就会近视呢?一方面,家长们对于为什么孩子会近视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另外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经常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而把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交给孩子,让他们看视频、打游戏,以此换来片刻的安静?我们是不是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给他们报了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课外辅导班,占据了他们本就不多的户外活动时间?

如果我们对这些情景是熟悉的,见惯不怪的,那么,这样的孩子就真的有可能近视呢。每个做家长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最灿烂的年纪透过镜片看世界,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孩子视力的问题吧。

近视是遗传的吗?

近视,是一种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的屈光状态,是一个多因素决定的疾病,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如果父母双方都近视,孩子近视患病率为60.5%;如果父母双方仅一方近视,孩子的患病率为53.0%;如果父母双方都不近视,孩子的患病率为43.7%。女性较男性近视患病率高。随着年龄增长,近视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可见,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近视的形成与进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是家长们能够积极干预的因素。

儿童近视要如何才能被发现?

新生儿出生时,眼球前后径仅有16-17mm,而成人平均为24mm。孩子在出生后1~3岁,眼球处于迅速发育阶段,在5~6岁时,孩子的眼球大小接近于成人。

学龄前儿童的视力


刚出生的新生儿视力仅为0.05,之后随着眼球的发育,视力会逐渐提高,直到6岁时,视力才能达到1.0。在学龄前阶段,孩子的视力通常不能达到1.0,他们的眼睛处于生理性远视,还有些生理性散光,所以孩子眼中的世界其实并不清晰。

我们通常所说的正视眼是指视力≥1.0,可是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往往都低于1.0,那么我们要怎样鉴别孩子的视力究竟是否有问题呢?

通常,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度数应在+1.00~+2.00DS(即+100度~+200度),散光度数在0~-1.00DC(即-100度内)。

60747828_S.jpg

定期进行眼科体检


目前幼儿园和小学等都会组织小朋友参加视力检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到眼科复查。如果没有眼科体检的小朋友,小沈医生还是建议年满3周岁的儿童需要进行一次眼科体检。之后根据眼睛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随访期限,一般我们建议一年进行一次眼科体检。

儿童验光须散瞳


另外,为准确了解儿童眼睛的屈光状态,散瞳验光必不可少。越小的儿童,睫状肌调节力越强,而且检查不如成年人配合,干扰因素多。为了避免得到假性近视等结果,儿童验光须散瞳。目前一般认为,年龄小于12岁的儿童最好采用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12~16岁的青少年可以采用快速散瞳验光,16岁以上可直接小瞳孔验光。

戴眼镜会不会加重近视?

儿童近视确诊后,到底该不该戴眼镜也是让家长万分头疼的问题。戴镜真的会加深近视吗?其实不然。近视未矫正或过度矫正,都会加重视疲劳,使眼睛长期处在调节紧张的状态,从而加深近视。所以佩戴眼镜的行为并不会加重近视,但是佩戴了不合适度数的眼镜所造成的视疲劳和不良的用眼习惯才会促使近视进展。

准确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


所以准确验光,佩戴度数合适的眼镜才是正道。佩戴眼镜后,建议半年到一年随访一次,包括验光、检查眼轴长度等,观察近视的进展程度。

OK镜


时下流行的OK镜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近视的选择,它是一种硬性的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在夜间佩戴,一年后需要根据眼睛的状态更换镜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近视的进展。但是由于青少年年龄尚小,在隐形眼镜的护理中,更需要家长的用心,以减少角膜炎、角膜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近视必须在18岁以后才能进行。

如何预防儿童近视?

很多家长觉得,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达到1.0就万事大吉了。然而,小沈医生必须提醒大家,有研究显示,4岁时的正视眼儿童至9岁时大部分会成为近视眼。也就是说,光看视力是不够的,当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度数小于+1.00DS(即+100度),那么他发展成近视的概率就很大。

那么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常认为的有以下几点:

1.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写坐姿势不正确,过度近距离用眼等。

2.采光条件。室内的光线很难和自然的太阳光媲美,室内光线再亮也抵不过室外阴天的亮度。

3.饮食习惯。有研究显示甜食可能会加重近视,但是这种说法仍存在争议。

4.遗传因素。近视是一个多因素造成的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各有影响,但是遗传因素在病理性近视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家长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针对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小沈医生还是建议各位家长:思想上要重视,在不停报班和学习的同时,还是要保证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检查视力,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诊治。

本文作者:沈旻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独家声明:本文系约健康平台独家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0 分享 发布于 1年前

相关推荐

最新最热评论 0
没有数据
只有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专家更多+

黄静宇

黄大头(黄静宇),漫画公众号《头都大》作者。黄大头曾任凤凰卫...

李清晨

李清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

李舜伟

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

Copyright 2008-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79 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卫大厦B座     邮编:100021     电话:(010) 5978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