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纯粹的关心,没有“但是”……

#亲子,心理   约健康平台
我们不能只关注耀眼的星星  

有意识的教育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情感的需求和表达的渴望,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愿意父母面前表达,或者我们能不能发现他们想要表达的愿望。

有一类孩子总是会得到更多关注,他们热情主动,表现出众;另一类孩子则常常寡言少语,虽然默默付出,但能力一般。

第一类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关注,后者则需要我们主动去靠近。

只是,当我们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被光彩照人的孩子“占用”后,还有多少留给那些需要我们主动去关注的孩子呢?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哭闹的孩子会引来更多关注,不哭不闹的孩子却让我们放心。

如果手上只有一个玩具,面对一个安静的孩子、一个哭闹着要玩具的孩子,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玩具交给后者。

父母和教育者,都需要有意识地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奶吃”。我们不能只关注耀眼的星星,更需要擦去遮住星星上的灰尘。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是衡量教育者是否尽职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达方式的转变

我们应该主动去关注那些没有表达的孩子,因为他们更渴望被看到。

有时候他们会偷偷站在你身边,悄悄看你几眼,或者故意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时候还会表现出“你别来烦我”的表情。其实,这些都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你的喜欢或者关注。

必须承认,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成年人如此,孩子也如此。 如果父母和教育者能够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就会发现这些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的方式是,我会主动靠近这些孩子,赖着他们,厚着脸皮不断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欢。

逐渐地,孩子们开始确认我真的在关心他们,纯粹地喜欢他们,就会慢慢地把心交给我。

他们开始在我面前释放情绪,表达意见,而我的角色完全是一个听众。

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主动问我:“兰海,你怎么看?你能给我建议吗?”

最后,我开始等待他们的主动表达。

这个过程有时候需要一个月,有时候需要好几年。这个过程意义非凡,因为它让我们心意相连,彼此确信。

关心没有“但是”

13岁的婷婷曾经来找我,因为她实在没办法和6岁的妹妹相处。她不喜欢妹妹的一切:不喜欢她动自己的东西,不喜欢听她说话,不喜欢和她玩。但是如果别人欺负妹妹,她又会挺身而出。

整整一个小时,我的工作就是倾听和回应婷婷的感受。

送走婷婷后,我和婷婷的妈妈聊起婷婷7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处理问题不公平,妈妈很自责当时没有注意到婷婷的情绪。

接着她追问我:“婷婷有没有说她喜欢妹妹?她有没有提到是否爱我和她爸爸?”我回答:“我没问,因为在这个谈话中,我只关心婷婷,没有别人。”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孩子什么都愿意告诉我,我想主要是因为纯粹。我纯粹地表达对他们的关心,没有“但是”。

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表达对弟弟妹妹的不满,应该进行劝解或者制止。但是当婷婷向我表达她对妹妹的不满时,我选择完全接纳她的情绪。

我对她说:“我理解你对妹妹的不满、委屈和痛苦。”

我不会说:“我理解你对妹妹的不满、委屈和痛苦,但你还是应该对妹妹好点。”

这个“但是”的背后,透露的是“我来听你倾诉,是为了让你对妹妹好一点”。

你的关心是否纯粹?

同样的“但是”还会出现在下面这些日常的场景中:

“你身体不舒服吧,好点了吗?但是这个英语班挺重要的。”

“你吃饭了吗?要吃好啊。否则考试没精神。”

“但是”背后的关心,都是另有目的。

孩子是否愿意表达,我们能不能发现孩子表达的愿望,实际上取决于两点:

“我们对孩子的关心纯粹吗?

“我们是否准备好做一个有心的倾听者?

做到这两点,不容易。但是,很值得尝试,不是吗?

文/上濒兰海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0 分享 发布于 1年前

相关推荐

最新最热评论 0
没有数据
只有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专家更多+

黄静宇

黄大头(黄静宇),漫画公众号《头都大》作者。黄大头曾任凤凰卫...

李清晨

李清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

李舜伟

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

Copyright 2008-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79 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卫大厦B座     邮编:100021     电话:(010) 5978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