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请住手!让棉签离我的耳朵远一点!

上一回我们说了抠肚脐的事
已经有同学不淡定了
说抠肚脐太爽,根本管不住手
呵呵!
那这回说掏耳朵
估计得阵亡一大片了吧
耳屎又称耵聍
大部分是皮肤的脱落细胞
跟肚脐里的“千年老菌”比起来
耳屎有用多了
他们能保湿且润滑耳道
甚至还有驱虫和抗菌的作用
古时候,有人用耳屎作为治疗刺伤的药膏
这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耳朵有自净功能
在我们说话或咀嚼的时候
耳道会推动耳屎向外移动
所以说,耳屎有自己的宿命
它们并不会多到堵起来
而掏耳朵恰恰是反其道而行
随着工具的进入
会将耳屎推到耳道深处
有时候甚至会结成硬球
现在,即便你们知道掏耳朵不好
还是有人会忍不住把手伸向耳朵
因为,掏耳朵实在是太!舒!服!了!
很多人根本是欲罢不能
尤其是“挖出好大一坨”时的那种成就感
爽到灵魂出窍
耳鼻喉科医生见过各种奇怪的“凶器”
指甲刀,发夹,铅笔,钢笔......
再尖的东西都有人敢往耳朵里塞
人一旦掏耳朵来简直会失去理智!
但是,住手吧!
耳道比我们设想的要娇贵的多
它最初设定只是用来传送空气的震动
即便是棉签,也会对耳道造成刮伤
更不要提那些奇奇怪怪的工具了
每年,美国都有大约12500个孩子因为使用棉签导致耳朵受伤而被送入急诊室。从1990年到2010年,约有26万个孩子因为耳朵受伤而被送入急诊室。位于耳道中部的耳膜是受伤最多的部位,而耳膜撕裂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孩子手中的棉棒。
关爱孩子耳道健康,从放下棉签开始!
图文/三姐 编辑/娟娟细语
独家声明:本文系约健康平台原创独家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