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血!静脉血!血糖不同,为什么?

许多糖尿病病友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似乎在医院检查抽血的静脉血糖和自己在家用血糖仪测的指尖血糖数值总是不太一致,难道是自己的血糖仪不够准吗?那么,静脉血血糖值和指尖血的血糖值究竟应该信任哪个呢?
这个问题要说起来,既简单,又复杂。
✪静脉血糖VS指尖血糖
首先需要明确静脉血糖和指尖血糖两者究竟在哪些方面有区别,这样的区别又会导致检验结果有何不同呢?简而言之,就是采血部位和检验仪器方法这两方面的不同。
采血部位不同
顾名思义,静脉血的采血部位是手臂的静脉血管,指尖血的采血部位是手指指尖的毛细血管。相信大家都有到医院就诊抽血的经历,静脉血和指尖血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有许多病友因为觉得静脉抽血用针头太粗、太疼,而主动要求用指血针,扎一下指尖,弹簧一弹一收,再挤一挤血就出来了,方便快捷不少,殊不知,这两个采血部位的不同,所采集的血液标本,也是完全不同的。
静脉血管里流淌的是静脉血,而指血针扎破皮肤采得的血样,是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人体的血液循环,简单的来说,就是从动脉血管,流经毛细血管,再到静脉血管,其中,毛细血管是动、静脉血混杂、交换的部位。动脉血从心脏流出来,携带着新鲜的氧气和能量、营养物质,通过遍及身体各个器官、部位的毛细血管,将这些支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带给各个身体器官、部位,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这些营养、能量物质被消耗掉支撑生命活动,动脉血也就在这一过程中,缓慢的变为静脉血了。
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很多生化数据上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不是突然就拉开了距离,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就因为混合了二者,而带有了两方面的特性。
就拿血糖值来说,糖,也就是一种最基础的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动脉血的血糖值高,经过器官组织的消耗利用,静脉血的血糖值自然就低了,而夹在二者之间的毛细血管血糖值是要低于动脉血,高于静脉血的。这个差别,在空腹时还不太明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空腹检查一般是在早上,经过一晚上睡眠过程中的代谢消耗,又没有进过饮食摄入,血糖值已经趋于一个稳定的低线了,而餐后,毛细血管血糖值和静脉血血糖值的差别就要更明显一些,有研究数据表明,其差别可以达到0.5-0.6mmol/L。
✪检测仪器不同
静脉血糖:另外从检验仪器方法来说,所谓静脉血糖值这个说法,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讲法,真正在医院抽的静脉血,到了检验科,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化验报告上面的血糖值,其实,是将静脉血经过红细胞分离之后,用血浆作为标本,经过一系列的检验手段,得到的血糖值。所谓“静脉血糖值”,其实,是“血浆血糖值”。
指尖血糖:而大家在家里可以自己操作的便携式血糖仪采集的指尖血,没有经过这样复杂的提取处理过程,是标准的“全血血糖值”,其中有血浆、红细胞等成分。因为红细胞里面含有的血糖是很少的,如果用数学里面“平均”的这个概念来解释,应该就很好理解了,血糖值这个数据,对于同等体积的全血和血浆,因为全血中含有红细胞,自然会比没有红细胞的血浆要低。
研究证明,全血的空腹血糖值比血浆的血糖值要低约12%,所以空腹指尖血的血糖值乘以112%大致等于静脉血液检查的血浆血糖值。
综合考虑上面提到的两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样的结论,空腹时,指尖血糖值较低,而餐后,静脉血糖值较低。那么糖尿病患者朋友们可能会问了,这么复杂的血糖监测数值,我究竟应该信任哪一边呢?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高珊主任提醒大家,对于日常生活中血糖值的控制,您完全可以参照医生在健康宣教中给您设定的标准来进行检测。
201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对于糖尿病诊断标准指南中:
✔对于大部分非妊娠成年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的指标:空腹毛细血管血糖 4.4-7.2 mmol/L、餐后 1-2 h 毛细血管血糖最高值不超过 10.0 mmol/L。
✔老年患者,特别是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了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的风险,血糖控制的指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放松。
您在内分泌科复诊的时候,医生们会根据您提供的日常监测指尖血糖值为您调整治疗方案,至于静脉血和指尖血血糖值的差异,内分泌科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都会考虑在内,您大可以不必担心。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