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注OTC的药能随便吃?药师有话说!

昨天,老王夫妇邀请叨叨药师去家里吃饭,王太太精湛的厨艺让大家都吃得酣畅淋漓。饭后,老王拿出一个酒样的瓶子,大口大口地喝着,眼看着满满的一瓶被喝了近一半,王太太便嘱咐老王:酒喝多了伤身啊。老王满不在乎地道:这可不是普通酒,是药酒,现在最火的保健品,喝了可以祛风除湿、补气通络等等好处多多,上次大促销,我给自己老爹也买了2瓶呢。叨叨药师一听是保健品,便犯了职业病,拿来瓶子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个药酒分明是药品,不是保健品啊。听到叨叨药师这么一说老王便满腹疑惑了。
◆药品的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标注着“国药准字Zxxxxxxxx”,Z表示中药,若字母换成H则表示化学药品,所以,这个药酒是国家批准的中药,并不是保健品。
◆保健品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4位年份代码)第xxx号(国产)和卫食健进字(4位年份代码)第xxx号(进口)”,在2003年后又改为国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及国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
划重点:简单来说,药品的批准文号有“药”字,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有“食”字。
◆处方药简称为Rx,需要执业医师或者助理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获得的药品,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处方药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法和时间都有特殊的要求,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处方药都属于以下情况:1. 刚上市的新药:对药品的活性、不良反应还要进一步观察;2. 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还有可待因的止咳溶液等;3. 药物本身具有较大的毒性:如抗癌药、抗生素等;4. 某些疾病必须由医生和实验室进行确诊,使用药物需要医生处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比如心血管疾病药物等。
◆非处方药简称OTC,药品包装上会有OTC标志,不需要医生或者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具处方就可以购买的药品。您买的这个药酒便带有这个标志。
◆非处方药则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安全性很高,一般大众可以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自行购买和使用。我们常见的感冒药、促消化药、止咳药、抗过敏药、外用的膏药、喷雾以及一些维生素补充剂等绝大部分都是OTC。
◆OTC还分为甲类OTC和乙类OTC,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是乙类OTC安全性更高,除了在药店售出,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
理论上,对乙酰氨基酚是非常常见而且安全的解热镇痛药,孕妇和儿童也可以使用,但是那位患者因为退热心切,同时买了好几个品牌的感冒药,而这几个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引起了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所以,虽然是OTC,使用时也要注意,不要同一成分的药重复服用。使用前要仔细看看服药剂量,最好咨询药师。
您看这个药酒的说明上明确写着每次15ml,每天2次,您一次几乎喝了半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药酒说明书上明确写着: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您还擅自给您那“三高”的老爹喝,这是相当的危险的!能不能喝要先咨询医生或者药师才对!
老王听了叨叨药师的话,赶紧给老爹打了电话,所幸老爹还没舍得喝,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感叹道:原来非处方药也有这么多学问啊!不能随意吃啊!
非处方药也是药品,不可以随意服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者咨询药师,按照适宜的剂量、服用适当的疗程,如果用药后一段时间病情没有好转,建议及时就医。
小约提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收藏。点个赞,给作者一些鼓励!欢迎转发给您身边的亲朋好友。
声明:本文系约健康首发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