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识药品不良反应

#其他,用药指导   田丹
在服药前你是否会认真查看说明书?看见各种不良反应时,是否也会纠结要吃还是不吃?  

“医生,这个药为什么一定要每晚睡前吃啊!您还嘱咐我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是不是这药不好啊?”

每当遇到患者的这种疑问,医生往往会耐心地解释,“这个药夜间服用效果最佳,之所以复查肝功能,是因为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对肝脏转氨酶的影响,复查是对您的身体负责。”

听了医生的解释,有些患者就会安心地遵照医嘱服药,而有些患者却又会生出了另外的一种担心——既然这种药物对肝脏有影响,那岂不是很危险?

高血压药片.gif

其实,除了在医院里,在家中,我们普通人也常常会遇到这种问题——有时候身体出现了一些不舒服,想要吃药缓解一下,可是翻开药品说明书一看,简直让人害怕,那么多的不良反应,甚至会让我们觉得,吃药是一件特别冒险的事儿。

这就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药品的不良反应呢?

如何看待药品的不良反应

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就要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说起。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很有趣,需要酶的参与,有与载脂蛋白结合、分离的过程,有脱水、氧化等反应。听起来虽然有些复杂,但是这和食物吸收有着类似的地方。

正如同样的食物,有的人吃了就没事,有的人就肚子难受一样,同样的药物,服药的人不同,难免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也就是说,即使假定所有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是相同的,可是因为服药者本身的身体状况是“独一无二”的,包括遗传、疾病、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等,因此对药物的反应当然不同。 

在临床工作中,我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拿着展开的“巨幅”药品说明书,担心地说“怎么这么多不良反应,我真的能吃吗?”

其实,药品说明书往往会列明该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和上市后监测到的所有不良反应情况。

怎么理解呢?这就好像考试前老师会划考试范围,但这个所谓的“考试范围”往往是从头到尾一本书划了个遍,考生们感觉压力如山。实际上,落实到试卷中,考到的知识点是很少的!

需要明确的是,任何药物都会发生不良反应!即使在“不良反应”一栏中写着“尚不明确”的,也不能保证该药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有几率的。比如常见的不良反应较易发生;中度到重度的不良反应则很少发生,偶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就更少了。

除了不良反应,我们还要重点关注药品说明书的哪些内容? 

01

用药方法:

药品并非食物,有其特殊性。有些药物起效慢,半衰期长,比如阿仑膦酸盐口服后1小时,给药量的90%就会被骨摄取,并在骨组织中保持高浓度达72小时。正因如此,阿仑膦酸盐一周服用一次即可。在服用方法上,阿仑膦酸盐宜于服药日首次进食前至少半小时,用温开水200ml整粒送服,其他饮料(甚至矿泉水)、食物和某些药物均可能降低本品吸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服药后至少30分钟内避免躺卧,以免引起食管不良反应(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罕见伴有食管狭窄)。

另外,比如胰岛素注射剂、哮喘控制吸入剂等如果没有注意到特定的用药方法,如注射部位的轮换、进针方法、吸气方法等,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这种和用药方法息息相关的不良反应,您只要多瞄一眼,就能规避。

02

特殊人群的用药:

说明书中这一项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字眼:慎用、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尚无证据等。其实这并非所有的药品研发企业推卸责任,任何用药证据的获得都要以受试者的同意、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为基础。生命周期分为不同阶段,从诞生到出生1个月称为新生儿期;从出生1月~2周岁称为婴儿期;2岁~12周岁为儿童期;13岁~19岁称为少年期;20岁~75周岁为成年期;75周岁以上为老年期。说明书上常用剂量通常是按照成人给药的基准来制定的。对于权衡利弊,有必要使用的药物,特殊人群须听从医生、药师对您所做的剂量调整。

03

注意事项:

这一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药物,比如抗凝血药、甲状腺素类药物、减肥药等,不能在女性月经期间服用;有些药物,比如丁螺环酮、美托洛尔、利培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有些药物,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减量需要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旦突然停药,病情会反复甚至加重。

生活小妙招,教您巧服药

简洁卫生的药盒:这种带有小隔室的药盒尤其适用于一天不同时段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人群,既可以做到药品间的隔离,还可以在药盒表面记录服药时刻,目前还有更贴心的设计,便携式智能录音药盒,更方便提醒老年患者服药。

分装药盒.jpg

分药器的使用:很多患者会询问药师怎样才能将小粒的药品掰开,现实中很多药物会涉及药物剂量的调整,比如华法林、地高辛、美托洛尔等,多服用1/4或1/2的剂量效果就相差很大。对于这种需要监测用药情况的药物,分药器就能做到剂量上的相对稳定,避免剂量不足或者过量。

识别药品性状: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情况,有些患者会反映曾把药品放错了药盒,结果错误服用了其他药物,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识别常用药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法。即便是同一种药品,不同厂家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规格也可能不同,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保留药品的原包装,不要混放药品。

过期药品定期清理:没错!药品也有有效期,和酸奶一样,在限用日期内使用是相对安全的,在这件事上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尤其出现以下情况,药物不能使用:

★药品的铝箔包装破损,药品隐约露出,接触空气。

★药品性状与以前不同,往往药品有“出芽” “变厚”或者“变色”的表现,这多为储存条件不合适导致的药品吸湿或氧化。

用药无小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在服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家庭常备药也要妥善保存。只有这样,药品才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独家声明:本文系约健康平台独家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1 分享 发布于 1年前

相关推荐

最新最热评论 0
没有数据
只有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专家更多+

黄静宇

黄大头(黄静宇),漫画公众号《头都大》作者。黄大头曾任凤凰卫...

李清晨

李清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

李舜伟

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

Copyright 2008-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79 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卫大厦B座     邮编:100021     电话:(010) 5978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