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下这四点,保障老年人安全用药

谨记四原则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人的健康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老人机体功能逐渐衰退,易患各种慢性病,因此常需要长期服药且服多种药,而他们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已不如年轻时,服药尤其是多种药物并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四个原则。

剂量合适
绝大多数的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成水溶性药物,然后通过肾脏排泄出去的。但是由于老人的肝肾功能逐渐衰退,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也相应减慢,所谓药物的半衰期就延长了。而药物半衰期的延长则会造成药物在体内积蓄。毕竟是药三分毒,可想而知,如果不调整剂量,这将大大增加老人发生药物中毒的几率。
这类药物包括异烟肼,氯霉素,利福平,安定等需要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老人在服用上述药物时需要适当减少剂量。不妨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之后根据情况再做调整。
控制种类
老人易患各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类疾病,而这类疾病往往并不单独存在,它们会拉上它们的好朋友“并发症”一起来威胁老人健康。多重用药(同时服用5种或5种以上药物)成了老年人用药的一大特点。但是这到底是 1+1=2呢?还是1+1<2呢?
药物其实就是化合物,它比普通的化合物“高明”的地方在于,它可以通过作用于病灶部位起到治疗作用。号称“天然健康”的中药也是如此,只不过它的化学成分组成更复杂而已。既然是化合物,就难免会互相作用,结果要不是促进就是抑制。当然也不排除两者并不来电,平安无事。据研究表明,多重用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达到了50%以上,大大增加了发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
定期体检
切不可以为按时按量吃药就可以保平安,因为药可以治病,也可能致病,即所谓“药源性疾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的产生是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的,且持续时间长,程度严重。比如一些药物可能会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从而导致机体贫血。再比如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反应停”事件。很多老人长期服药,更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不仅可以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也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情况,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切勿轻信盲从
老人容易轻信广告或者口耳相传的“神药”,或许这些药确实有效,但适不适合自己就不可知了。特别是高血压病人,不可轻信“神药”而擅自停用降压药,因为降压药一旦停用很容易反弹,造成血压骤升。所以,老人们遇到“神药”,不妨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擅自使用。
药物干预只是治疗的一种手段,如果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愉悦的精神状态,则可事半功倍。当然,老人用药也需要家人参与,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和记忆力差的老年人,家人的监护尤为重要,以保证遵医嘱服药,防止漏服或重服。
作者:吴漂女 中国药科大学
指导老师 :陈彦 江苏省人民医院
本文系约健康平台首发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相关推荐
-
约文章
- 把药放冰箱里保存更安全?
- #用药指导
田丹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