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常说抗过敏药就是它,经常过敏的人,该怎么选择?

抗组胺药物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抗过敏药物之一。往往医生说给你开点抗过敏药就是指这一类药物。可是,你知道吗,这一类药物有个庞大的家族。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镇静类抗组胺药):较常见的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定、酮替芬、异丙嗪、多赛平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非镇静类抗组胺药):西替利嗪、阿司咪唑(息斯敏)、咪唑斯汀(皿治林)、特非那定(敏迪)、氯雷他定(开瑞坦)、阿伐斯汀(新敏乐)。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
1.抗组胺药物的划分主要依据药物对组织的特异性能力来判别,通俗来讲,就是一代有镇静作用,二代、三代没有镇静作用或者作用轻微。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服药后您会出现嗜睡、脑袋“沉”的症状,而第二代药物(除外西替利嗪)这种作用就相对较弱。第三代药物抗过敏抗炎作用更强,不过心脏毒性和不良反应更小。
2.这么一说,您会认为传统的抗组胺药物不好,其实不然,正是由于第一代药物的中枢作用,使得痒觉的阈值提高,因此止痒效果更优。此外,一些经典的药物除了发挥抗过敏的作用,还可以有其他的治疗效果,如异丙嗪可以用于麻醉用药,苯海拉明可以用于晕动病,多赛平可用于抗抑郁等,可作为第二代药物治疗不足的辅助治疗。
3.由于药物本身药理机制的不同、基础疾病的影响、机体代谢能力的差异,如果你有以下几种情况,那么可供选择的药物品种就受限。比如合并基础疾患,或者你属于特殊人群,再有就是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人群。
●青光眼的患者:由于部分抗组胺药物会有抗胆碱作用,会导致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升高,视物模糊,应避免使用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及多赛平。
幽门狭窄、十二指肠梗阻、胃溃疡的患者:避免使用苯海拉明、赛庚啶。
●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同样由于有些药物的抗胆碱作用,可能会使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出现尿潴留,可以选用二代抗组胺药物,不宜使用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及多赛平。
●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二代药物中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有心脏毒性,可以引起心动过缓,或者严重的心律失常。同时还应避免选用苯海拉明、多赛平、咪唑斯汀。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肝功能异常不必调整剂量:西替利嗪、阿伐斯汀、非索非那定。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都需要调整剂量,肝功能损害的病人不宜食用咪唑斯汀、阿司咪唑、严重肾功能损伤的患者禁用西替利嗪。
●精细工作、危险工作或者长期需要学习的人群:建议选用二代中没有嗜睡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咪唑(息斯敏)、咪唑斯汀(皿治林)、特非那定(敏迪)、氯雷他定(开瑞坦)、阿伐斯汀。
●老年人:首选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果有基础疾病需参照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选择。
●儿童、婴幼儿: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糖浆、滴剂、干混悬剂,选用的药物可以是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剂,对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证据仍不足,必须使用时需慎重,严密监护其安全性。
●孕妇、哺乳期女性:选用抗过敏药时,建议考虑阿伐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孕妇用药B类,较安全),而不要选用阿司咪唑、卡巴斯汀、特非那定和非索非那定(孕妇用药C类)。哺乳期可以酌情使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氯苯那敏。
●多数抗组胺药物用药期间不宜饮酒或者合用中枢神经抑制剂(如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
●阿司咪唑、咪唑斯汀、氯雷他定、特非那定通过肝药酶代谢,不要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西咪替丁、茶碱同用。
●如果正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烟肼、部分抗抑郁的药物和治疗帕金森的药物),那么禁用多赛平、赛庚啶。
●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不宜合用酮替芬。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