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这一次为爸爸撑腰!

孩子成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努力,需要爸爸妈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和认可,行为上的肯定和合作!  

最近看到一张图片,特别清楚地展示了家庭中父母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jpg

船上有焦虑的妈妈,问题不断的孩子,爸爸去哪儿啦?

让我大吃一惊的是,爸爸并不是真的消失,父亲还在用力,妈妈也在用力,却是不同的方向,如果不合力,家庭之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前行。

爸爸逐渐失去他应有的位置,更要引起注意的是,爸爸缺失,家庭之船引领孩子的成长去往什么方向呢?

所以我想由衷的说一句话:“今天,我是来给爸爸撑腰的!”

爸爸在家的地位

前不久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这是一个3口之家,父母和一个6岁男孩。妈妈说她目前最大的烦恼是孩子的情绪控制问题。孩子发怒时妈妈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怎么引导他,有时妈妈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爸爸经常出差,从小就陪孩子时间很少,爸爸回家和孩子待在一起,孩子情绪经常爆发。

妈妈分享了常见的情绪案例:

案例1:

到了吃饭时间,叫了几次都不过来吃饭,爸爸说你再不来我们全吃完了,然后孩子会马上跑过来说,我要把你们的饭全倒了,信不信我打你们一顿,或者会打爸爸,踢椅子之类的。孩子平时发怒时,都是类似这样的语言。

案例2:

晚上睡觉时,不肯睡觉要玩游戏,爸爸经常会直接粗暴的拒绝他,说:不行。马上睡觉!或者直接关灯,他就会立刻跳起来去打爸爸,会说要打爸爸一顿。以前他会大声喊,我发怒啦!儿子以前不会动手,但是最近会有比较激烈的动作。

妈妈不知道有什么合适的方法让儿子听大人的指令,而爸爸总是用威胁或者吓唬的语言,孩子很反感。妈妈希望解决孩子的情绪表达问题,同时还希望改善孩子和爸爸的关系。

经过与妈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后,我感觉爸爸在家里的地位很低。

为什么地位很低呢?

1

1

1

妈妈觉得爸爸不会带孩子,不会和孩子沟通,不会陪孩子玩。

从怀孕到生子,到哺乳孩子,这些都是妈妈具备的天然优势,爸爸们是缺失这样的先天优势的,在很多妈妈心目中,其实是觉得爸爸不行,他做得不够好。

1

2

1

爸爸在家里做得少,管得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妈妈独自去解决,对爸爸不满的情绪,让夫妻之间距离越来越远。

1

3

1

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关系很好,爸爸很难加入,所以他的地位就被排挤到很低的位置了。

这种情况,在很多中国家庭中很普遍。我认为理想的家庭3个人,彼此的关系像一个等边三角型,距离相同,彼此平衡,彼此平等。

我感受到,这个家庭是个不等边的三角型。妈妈高高在上,孩子离妈妈很近,爸爸距离最远,爸爸在三角型的最右下边。

但是我绝对相信,虽然爸爸不具备妈妈们的先天优势,但是他有足够的能力带好孩子。

爸爸情绪爆发的原因?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爸爸为什么控制不好情绪?

首先,他发脾气是因为他在关注和强调孩子的行为,他会坚持表达他的意见,要求孩子做出行为改变。妈妈认为爸爸在忽略孩子的情绪感受,所以觉得爸爸在孩子面前,总是控制不好情绪。

另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爸爸在争取在家里的权威感和话语权。

爸爸情绪爆发,通常是发生在三口人同时在一起的时候。妈妈和孩子在一起比较好,爸爸和孩子在一起也比较好。但是3个人一起却经常有情绪爆发。妈妈无意识地在批评贬低爸爸,爸爸其实是在孩子面前争取自己的权威感,所以他通过发脾气来表达。

那案例中的妈妈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妈妈首先想到的是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和爸爸的情绪冲突。可以看到,妈妈关注点更多是孩子的情绪,所以妈妈会抱怨爸爸:为什么总让孩子陷入不好的情绪呢?

其实,妈妈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爸爸关注的是什么?是孩子的行为,他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期望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而妈妈呢?关注的更多是情绪,而忽略了对行为的要求。同时,爸爸这种关注行为,不关注情绪的方式妈妈非常不能接受,妈妈认为是错误的,所以会不停埋怨爸爸。

所以,只要妈妈不再关注谁对谁错,而是关注彼此间不同的优势,你们就可以很好的补充合作。如果既能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又能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这岂不是皆大欢喜吗?

教育冲突,怎么解决?

在我的家庭,也会出现教育孩子问题的冲突,我先生也会生气得发脾气。我通常是这样处理的:

我会问女儿:“你知道爸爸希望你做到什么吗?”【让孩子明确知道,爸爸对她的行为要求

我也会问先生:“你知道孩子被批评时,她内心什么感受呢?”【让爸爸知道,他的行为对孩子内心的影响

当然,我也会跟女儿说:

“我和你爸爸的想法是一致的。【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想法和立场是一致的,她不会混乱,更容易遵守

爸爸批评你的方式你很难受,你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告诉你的爸爸。”【让孩子敢于和爸爸谈她的感受,谈对爸爸的改进意见

同时,我也会跟先生说:

“你今天的做法,有一点非常好,我觉得你做得比我好。【发自真心地表示对他教育行为的支持、认可

孩子的感受是XXXX,这是她告诉我的真实感受,你可以为她做些改进吗?”【让爸爸知道孩子的感受后,发自内心想要为孩子改变,而不是我逼迫他做出改变


所以,爸爸妈妈去发现对方做得好的地方,彼此发挥优势,合作而不是埋怨,这条家庭之船才能顺利前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我相信,爸爸妈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和认可,行为上的肯定和合作,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而最大的收益者,是孩子!

作者简介

刘彧.jpg

刘彧

上濒成长顾问

父母知道讲师,同时担任讲师督导

在上濒作为成长顾问、营地领队,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深受父母和孩子们的尊重和喜爱。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0 分享 发布于 1年前

相关推荐

最新最热评论 0
没有数据
只有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专家更多+

黄静宇

黄大头(黄静宇),漫画公众号《头都大》作者。黄大头曾任凤凰卫...

李清晨

李清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

李舜伟

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

Copyright 2008-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79 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卫大厦B座     邮编:100021     电话:(010) 5978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