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液在预警,你有感受到吗?

1. 泡沫尿:
尿中会出现较多细小的泡沫,泡沫长时间不容易消散,尿看上去像棉花糖,有种软绵绵的感觉;身体会出现水肿等表现。
2. 血尿:
血尿可以是无色的,也可能会出现粉红色、棕红色、茶色,或者类似与可乐、红酒、酱油的颜色。
3. 尿频、尿急、尿痛:
憋不住尿,总想上厕所,排尿时尿道口有灼痛感。
一旦出现上述这些现象,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这些信号很有可能预示着你患病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别看一下。
蛋白尿的特点就是我们提示的第一种尿液预警信号——泡沫尿,但是出现泡沫尿也不一定就是尿蛋白阳性,我们可以通过尿常规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如果有蛋白尿,报告会提示尿蛋白阳性或者用几个加号来表示。如果担心是测量误差或者污染,建议非同一天多测几次小便,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蛋白尿。

如果报告显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加号,建议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看看蛋白尿一天到底有多少。不方便的时候也可以测随机尿,做一个尿ACR(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或PCR(尿蛋白/尿肌酐)。
如果检查发现尿蛋白一直阳性,医生会让你继续抽血化验肝肾功能等指标,重点关注白蛋白、尿素氮以及肌酐,明确有没有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
大量蛋白尿,有时候医生还会建议行肾穿刺活检术,来明确肾脏病变的具体类型以指导治疗。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全面排查肾脏有没有问题,积极配合治疗。
这两种情况,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一过性蛋白尿:
门诊经常会遇到体育大学的学生来看蛋白尿的,以为自己的肾脏出来问题,其实多数情况是,运动后查尿常规提示蛋白有1~2个加号,这其实是一种一过性蛋白尿,可出现在发热、感染或剧烈运动之后,一段时间后会恢复正常,通常不需要治疗。
直立性蛋白尿:
特点是直立时尿蛋白排泄增加,而平躺卧位时没有尿蛋白,多见于青少年,一般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不常见。直立性蛋白尿对身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害处,一般也不需要治疗,其蛋白尿的情况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发现尿里有血,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也不要过于担心,小心有时候可能是虚惊一场。
尿液发红不一定是血尿
红色的尿液不一定就是血尿,首先食用很多红颜色的食物,如甜菜、红心火龙果会引起尿色变红;其次,服用一些药物(比如说:利福平),都有可能使尿液变红,但这些都与尿中排出红色代谢物质有关,并非疾病所导致,所以不用太担心。

如果是真性血尿,绝不可掉以轻心
排除了上述的可能,如果你依然发现尿色不对,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做进一步检查,以此来重点排查是否患有泌尿系统或者生殖系统肿瘤。
其实出现血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前列腺炎、膀胱炎、感染、结石。不同的疾病引起的血尿往往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出现血尿的同时,你也可以留意一下以下这些情况:
·尿路感染:
排尿次数增多,排尿时通常会伴有灼热或疼痛感。如出现上述症状,可进一步检查尿常规。
·肾脏结石:
常会有腰痛、腰酸等不适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可进一步通过肾脏超声或CT来检查有无结石。
·肾小球肾炎:
可以通过B超引导下进行肾穿刺,来明确各类肾炎等病变的具体类型。
·良性前列腺增生:
50岁以上的男性排尿困难时,常出现血尿。
·膀胱、肾脏以及前列腺的肿瘤:
50岁以上具有恶性肿瘤高风险因素男性,尤其要注意排查肿瘤的问题。
通过膀胱镜可以观察出血具体的部位和来源,发现可疑肿瘤时还可以取一块组织样本进行染色观察。通过肾脏超声或CT可以检查有无泌尿道肿瘤等问题。
·胡桃夹现象:
又叫作“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多见于瘦高个青少年。可进一步通过肾脏血管彩超确诊。
·其他情况:
剧烈运动、外伤、月经血的污染也可能使你尿中出现红细胞。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抽血化验来查看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另外,对于所有无法解释的持续性血尿患者,即未查出感染、肾小球性血尿,应接受尿路造影术(CTU)检查,明确有没有尿路畸形或占位。

发现血尿后,是否需要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也会有所不同。除剧烈运动、外伤、月经血污染导致的血尿,一般定期复查尿常规即可,不需要特殊治疗。其余情况,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尿路感染:
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治疗后症状会得到缓解和治愈。
·肾脏结石:
需要排石、碎石、取石等药物治疗。
·肾小球肾炎:
需要肾内科医生比较规范的药物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
必要时药物治疗,建议泌尿外科随访。。
·膀胱、肾脏以及前列腺的肿瘤:
明确诊断后,一般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定期前往泌尿外科随访。
·胡桃夹现象:
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睡觉时侧卧,增重。
对于常见的尿路感染,通常多见于年轻有性生活的女性、绝经后女性,以及糖尿病患者。
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长期憋尿、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会诱发尿路感染,需要大家注意。
你还敢轻视尿液的预警信号吗?所以,提示大家平常低头多看尿,有了预警尽快瞧。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