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医学和科技共进步(三)

#其他   陈罡
造个胰腺可以彻底治好糖尿病吗?  

1

造个胰腺好不好

糖尿病发生的根源在哪里?胰腺啊。

那么,如果患者能够获得一份完好如初的胰腺,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呢?

的确有这种方法,这便是胰腺/胰岛移植。胰腺移植属于器官移植的一种,如果手术成功,胰腺焕发新生,患者有望脱离胰岛素。而胰岛移植术创伤更小,通过导管针,向接受移植的患者肝脏内注入纯化的胰岛细胞就可以了。但遗憾的是,胰岛移植不如胰腺移植稳定,在移植数年后,移植的胰岛细胞可能会死亡。

而且,这种看上去很美的移植术,并不意味着药物治疗的一劳永逸。 由于移植的器官/细胞毕竟不是自己身上亲生的,移植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再者,由于器官供体有限,胰腺/胰岛移植的远期效果还有待观察,这种新手段距离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既然别人身上的东西不适合,我们让自己的胰腺再长一个出来好不好?

这种前沿医学技术叫做干细胞。干细胞来源于自己的身体,它和其他细胞不同,具有再生和分化的能力。如果有办法诱导其分化为胰岛细胞,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的话,理论上说,这具有治愈糖尿病的可能。并且,由于这干细胞本来就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治疗后完全不需要服用抗排异药物。

遗憾的是,目前这种技术还处于非常萌芽的阶段,远没有达到临床应用的程度。那些暗地里打着招牌,号称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医疗广告,现阶段都是不可信的。

2


糖尿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认识加深

糖尿病这种代谢性疾病,存在“体质”问题,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遗传因素将子弹上膛,环境因素扣动扳机。

在过去的治疗中,我们都只是在限制那只扣动扳机的手,而对于子弹本身,却显得格外无力。

就在近些年中,科学家对糖尿病基因的认识不断加深。

我们认识到,母亲的“糖尿病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内的胎儿,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促使胎儿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加。我们认识到,糖尿病具有多基因相关联的遗传背景。通过候选基因的筛选,人们最早发现PPARγ基因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此后,通过高大上的全基因组相关联分析(GWAS),人们筛选出50多种和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我们还认识了53种和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相关的基因(其中33种和2型糖尿病相关),以及一些和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基因。

现在,我们能抠出这枚填在枪膛中的“子弹”,从基因层面改变糖尿病吗?

很遥远,但或许也不远了。既然我们找出了致病基因的“巢穴”,未来的科学就可能精准地瞄准它们开枪。

除了人体自身的基因,新近的科学还将目光投向了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们。告诉你一个可能令你吃惊的事实:我们肠道细菌中含有的遗传信息克是人体本身遗传信息的100倍之多,它们构成了人体的“宏基因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代谢和疾病的发生。

已经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结构和肥胖及2型糖尿病具有关联性,一些研究也提示:肠道菌群的调整(比如“粪便移植”),可以改变人体的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缓糖尿病的进展。

“粪便移植”,听起来不那么文雅是不是?不看广告看疗效,我们就怀着乐观的心情期待研究的进展吧。

希望就在脚下

希望不灭,未来已来。

让我们对糖尿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在当下,在今天,从小事做起,走好糖尿病治疗的每一步。

从今天直到未来。

本文系约健康平台独家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0 分享 发布于 1年前

相关推荐

最新最热评论 0
没有数据
只有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专家更多+

黄静宇

黄大头(黄静宇),漫画公众号《头都大》作者。黄大头曾任凤凰卫...

李清晨

李清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

李舜伟

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

Copyright 2008-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79 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卫大厦B座     邮编:100021     电话:(010) 5978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