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4大辅食添加原则,争做合格宝宝妈

添加辅食的基本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丰富,口味清淡不加糖、盐等调味品,注重进食技能的培养。
指的是1岁以内婴儿仍应以奶为主食,刚开始添加辅食的量不要太多,先给宝宝半勺一勺尝试味道就好,待宝宝适应后逐渐增加到两三勺,大约到7个月时增加至每天1顿(奶5~6次),8~12个月时增加至每天2顿(奶4次),1岁以后改为一日三餐(奶2~3次)。
最初的辅食应为细腻稀软的糊状,随着宝宝咀嚼吞咽能力的增强,逐渐改为碎菜以及小块或条状,谷类由米糊逐渐变为稠粥、烂面条,再改为软饭等,1岁以后食物的大小和形状应接近成人。
最早添加的辅食应为富含铁的食物,如强铁的配方米糊、肉泥、家禽和鱼、煮熟的豆腐和豆类。最方便易于获得的就是含铁的配方米糊。1岁之前,除了蜂蜜、脱脂牛奶、坚果等少数食品外,只要不过敏,宝宝几乎可以尝试任何食物。
关于添加食物的顺序其实并不太需要在意,传统观点认为的鸡蛋、虾等易过敏的食物也不必延迟添加,只需要和其他种类的辅食一样,在新添加时注意观察确保有过敏能及时发现即可。
1岁内的婴儿食物中不要加盐和酱油,这并不是说宝宝不需要钠,而是因为宝宝可以从奶等饮食中摄取到足够身体所需的钠,所以不必额外添加。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少盐清淡饮食都对终身健康有利!
1岁后仍要限制食盐的摄入,只要宝宝能够接受就不必刻意添加盐。如果宝宝对食物兴趣下降了,可以稍稍加一点儿食盐,切不可按成人口味给儿童食品加盐,培养出“重口味”的宝宝。
相关推荐
-
约文章
- 9-12月龄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 #营养、辅....
约健康....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