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控制不好,小心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牙菌斑细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上的细菌在牙齿上“安家落户”的结果。如果牙菌斑长期没有去除,细菌生活的“小木屋”就会升级成“水泥房”,渐渐就会形成牙石,此时就更难清除掉了。由于口腔是食物的通道,牙上的细菌就会不愁吃不愁住的,过得衣食无忧,悠然自得。
平日里就算是认真刷牙的人,也会在牙齿上残留牙菌斑或牙石,因此,为了预防牙周病,我们提倡每隔一段时间到口腔科进行专业的牙石清洁。之前我们也提到,糖尿病患者抵御细菌的能力低,在牙菌斑和牙石里的细菌繁殖得也快,也比健康人更容易患上牙周病,而且一旦发生,治疗上又较健康人困难。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因为牙周病的原因最后导致牙齿松动、丢失的病例绝不在少数。
为了预防牙周病导致的牙齿脱落,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做到的是早日实现血糖的控制稳定。
其次,刷牙要彻底,实现口腔的全面清洁。不少人认为:“我每天早上、晚上都刷一次牙,这总该够彻底了吧?”事实上,这远达不到口腔的全面清洁的要求。
请大家记住正确的刷牙方式:“3+3+3+1”。即为3餐饭后刷牙,每次都在饭后3分钟刷,同时每次刷牙3分钟。这是因为饭后3分钟正是口腔齿缝中细菌开始活动并对牙齿产生危害的时刻。如果拖到临睡前刷牙,牙齿就已经惨遭到细菌的伤害了。每次刷牙3分钟,时间不多不少,对牙齿的保护最有利。最后一个“1”是指睡前加刷一次牙,因为一天中的睡眠时间占去全天的三分之一,细菌会有足够的时间繁殖。对糖尿病人而言,这一天4次的刷牙是需要的。
另外,在每次的3分钟的刷牙时间里,您要做到尽可能认真专注。如果牙缝里有不易刷掉的食物残渣,可以使用牙线去除。同时,您要注意刷牙时间长短的把握,刷牙时用力要均匀、适中。刷牙时间过长、用力过大,并不会使牙齿更干净,相反会增加牙齿保护膜遭损的可能性。
当然,经过这样的处理也未必能够清除所有的牙菌斑和顽固的牙石。就算您并没有觉得牙齿有什么不适,我们也提倡您半年到一年去看一次口腔科门诊,做一次牙齿的全面检查,这一次的牙齿检查绝不是“浪费”,很可能牙医会帮您“清理门户”,把累积的牙石扫出家门。
对于已经患上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当务之急仍是血糖的控制。牙周病严重时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而高血糖的持续又会进一步加重牙周病,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当您喝冷饮和酸的东西时,如果觉得牙齿发颤、发冷,除了认真刷牙外,还需要到医院的口腔科进行牙周病的进一步治疗。
去口腔科看病时,糖尿病患者一定别忘了提醒医生自己患有糖尿病。因为当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时,哪怕口腔科大夫给您做一些很小的口腔内的切开,都有可能成为病原体入侵的一个突破口,引发全身的感染。更别提是拔牙或更大一点的口腔科手术。
事实上也是如此,不少糖尿病患者曾因为拔牙这样的“小”操作,引起了口腔的化脓性感染,甚至造成了败血症。鉴于这样的原因,糖尿病患者就诊口腔科时,千万别忘了提醒医生自己的糖尿病病情。这样的话,医生会更谨慎地操作,更详细地布置操作前后的处理。
相关推荐
-
约文章
- 吃饭做到这5点,血糖控制更轻松....
- #糖尿病
胡新林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