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用药八大误区,你入坑了吗?


对于降压治疗,有的患者很“积极”,在第一次量血压高出正常值后,便认为自己患有高血压,开始自行服药。这种过于“积极”地方式其实是不可取的。
首诊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建议在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超过标准值,即可确诊;若首诊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同时伴有急性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诊进行降压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安静休息后再次测量,若血压仍未下降,在排除其他诱因后,即可确诊为高血压,需立即开始治疗。所以,一次血压高并不能确诊高血压,当时的心情、饮食、环境以及药物等都有可能对血压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采取正规的流程,确诊高血压以后再开始药物治疗。
图1 高血压的诊断流程

既往我们印象中的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很少听到年轻的小伙子或者小姑娘会得高血压,但是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熬夜、酗酒、抽烟是家常便饭,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作息,以及其他疾病导致了高血压,使得高血压的患者群趋于年轻化。
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而言,由于担心过早使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无明显症状便不用药,这个想法也是不可取的。高血压的主要危害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血压持续升高后对全身血管、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的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全身血管以及靶器官。一旦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心衰、尿毒症等,后果就不好了。此外降压药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越早开始降压,获益越大。

确诊高血压后,有的朋友会拒绝吃药,选择生活方式干预。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做法有待商榷。前面也讲过,高血压的主要危害不在于有无症状,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心、脑、肾等靶器官。改变生活方式确实对降低血压有帮助,但是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不是人人都可以的。确诊高血压以后,如果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并且无其他并发症,那么可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但最多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后,血压没有降至目标值,那还是要进行药物治疗的。而对于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的患者,则需要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步进行。因此,没有症状就不吃降压药是不正确的,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确诊高血压后,医生一般会让患者从小剂量降压药开始,逐渐加量。很多人会不解,为何不直接大剂量迅速降压呢?其实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越好。除了高血压急症必须快速降压外,一般情况下,应该缓慢、平稳的降压。从高血压降至目标血压,通常在3个月左右实现。如果违背了“缓慢、平稳的原则”,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的后果。

有些患者每天都按时服药,但还是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追问病史会发现,他们只是按时服药,却没有关注自己的血压值。吃降压药是为了让血压降低,如果只吃药,不监测血压,则无法知道降压效果,只有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了解自己的降压效果,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才能保证血压在平稳水平。
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为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或者晚上睡觉前,且应在排尿后,服药前,心情平和时进行。

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使血压保持正常的水平,而药物治疗是降低血压的最有效办法,所以降压药需要长期甚至终生伴随高血压患者。经过长期的降压药物治疗以及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服药的剂量或种类,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如果患者自行停药,血压可能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临床上,常常有患者要求医生使用最新的降压药,而不愿意用很多经典老药。其实理想的降压药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具备降压作用,并且没有耐药性;②能够抑制和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以及血管损害;③可以减少或不增加心血管的其他危险因素,比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④不加重伴有的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⑤服用方便,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只要符合以上条件,不管老药新药都是好药。对每个具体的患者而言,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并且能用于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好的降压药。所以,并不是新药就一定优于老药。

随着今年陆续曝光的“神药”,医药市场的混乱也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甚至很多保健品也吹嘘其具有降压疗效,很容易让那些老年患者受到蛊惑,甚至耽误治疗。事实上,现在的保健食品、饮料以及具有降压神效的枕头、鞋垫等等,其降压作用并不明确,而且即使真如广告所说具有降压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无法达到治疗目标。如果听信这些夸大的宣传,而放弃药物治疗,改吃各种保健品,不仅会延误规范的降压治疗,还会危害患者的健康。
维持血压稳定对于心、脑、肾等器官来说至关重要,规律、合适的药物治疗是维持血压稳定最有效的方法,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都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同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如果大家发现存在以上误区,请及时调整观念。走出误区,良好控制血压,别让高血压变成你的“压力”!
本文系约健康平台独家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相关推荐
-
约文章
- 把药放冰箱里保存更安全?
- #用药指导
田丹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