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姨妈”,您真的了解吗?

#其他   彭澎
对于“大姨妈”您了解多少?小朋友和老太太为什么没有“大姨妈”?那么“大姨妈”多久来一次?一次来多少天?一次来多少量算正常?  

“大姨妈”是每个女人最普通的生理现象,但也是问题最多的一个生理现象。有的人来了一辈子月经,但还是对“大姨妈”知之甚少。今天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大姨妈”的知识点。


大姨妈的来头

“大姨妈”的血从哪里来?

“大姨妈”当然是从阴道里流出来的,但是“源头”却是子宫里。本质上,“大姨妈”是子宫内膜每个月脱落造成的。“大姨妈”的血是从子宫里来的。


既然”大姨妈“来自子宫,那么想必是子宫控制着”大姨妈“?答案是否定的!

谁控制着”大姨妈“的血?

“大姨妈”虽然从子宫流出,带走的是子宫的内膜,但是控制“大姨妈”的是卵巢!您想过没有,为什么“大姨妈”是每个月来呢?因为卵巢是每个月排卵嘛!因为卵巢每个月排卵造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才造就了“大姨妈”的按时造访。


接下来就要问,又是谁控制着“排卵”?


影响排卵的因素很多,但是控制排卵的最高司令部在大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大脑最终掌控者“大姨妈”。

大姨妈的年龄层

为什么小朋友没有“大姨妈”?

因为小朋友控制“大姨妈”的那部分大脑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唤醒沉睡中的卵巢。


到了青春期的时候,管“大姨妈”的大脑发育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指挥卵巢开始排卵和分泌雌、孕激素,于是“大姨妈”就登门拜访了,中国古代叫“天魁至”。


但是刚来月经的时候,大脑虽然发育得差不多了,但是还不十分完善,“指挥”卵巢的经验不足,容易胡乱指挥、盲目指挥,所以青春期的月经有时候会发生紊乱。

为什么老太太没有“大姨妈”

因为老太太的卵巢衰竭了,没有卵了。


人的卵子数目是有限的,排完了就不能再生。一旦卵巢不再排卵,那么就算大脑再怎么发号施令,卵巢也丧失了产生激素的能力,“大姨妈”从此就和您说拜拜了。

大姨妈的时间与量

“大姨妈"多久来一次算正常?

经典的”大姨妈“造访频率是28天(4周),从上次月经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的第一天这么算。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周期。一般来说,前提1周(21天)和后推1周(35天)都可能是正常的,超过这个范围就是有问题了。


当然,21~35的周期虽然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既往的周期以及有无其他症状而定。如果以前月经一直是28天,最近突然变成了21天,那么也要怀疑有问题。

“大姨妈”来多少天算正常?

没有规定说“大姨妈”一定要多少天。通常认为,“大姨妈”每次串门3~7天都是比较正常的。有的人一辈子“大姨妈”每次就来坐坐1~2天,自己能吃能喝能睡,孩子也生了,就不能认为她有问题。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姨妈”天数,只要这个天数不给您的生活带来困扰,就无需特别调整。

“大姨妈”多少量算正常?

“每次月经量少于5毫升算少吗?”


是的,在我们中国自己的规定上算少,那是为了迎合老百姓和部分医生对“月经量少”的焦虑而人为规定的一个数值,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全世界研究月经的权威专家和机构从来没有说过月经量多少就算“少”!

但是也要强调,如果以前经量正常,现在突然减少,那么还是要看医生的。只有那些从小就月经不多的人,就没有必要追求那“排山倒海”一般的月经来潮。


真正有意义的是“月经量多”,这个是有定义的,即每个月经周期量超过80毫升。月经过多很可能是由于疾病造成的,所以在临床上我们更关注月经过多。至于月经过少,只要不影响啥,少就少吧。

大姨妈的始与终

几岁该来“大姨妈”?

大部分人第一次“大姨妈”造访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18岁以后还不来月经,或者有了乳房发育、阴毛出现(医学上叫“第二性征发育”)后2年“大姨妈”还没到来,就说明有问题了。


现实中更多见的是“大姨妈”提前来,有的甚至8、9岁就来,这个需要医生判断是真的来月经了(即真性性早熟)还是假的月经(即假性性早熟,比如吃了含雌激素的药物)。

几岁该和“大姨妈”说拜拜?

每个女人都会和“大姨妈”说再见的,只是早晚而已。中国女性的绝经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医学上,35岁以前绝经是有问题的,叫做“卵巢早衰”,35岁以后绝经就不认为是早衰了。


很多人有误区,认为来月经时间越长说明自己越年轻。其实,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大姨妈”迟迟不愿彻底离去会带来子宫内膜病变等一系列问题。科学研究早就证实,绝经过晚是某些癌症高危因素。

“大姨妈”不来,怎么回事?

“大姨妈”没有按时到来,这个原因可多了去了。最需要排除的就是有没有怀孕。怀孕最早的症状其实就是停经。


如果没有怀孕,那么要检讨一下有无过度节食、减肥、运动,有没有近期精神压力过大或者精神高度紧张,有无使用某些药物或者有其他的症状。


很多时候,“大姨妈”的问题根源不在妇产科,而是内分泌科(比如甲状腺疾病)、血液科(比如凝血异常)甚至精神科(比如抑郁症)的问题。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0 分享 发布于 1年前

相关推荐

最新最热评论 0
没有数据
只有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专家更多+

黄静宇

黄大头(黄静宇),漫画公众号《头都大》作者。黄大头曾任凤凰卫...

李清晨

李清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

李舜伟

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

Copyright 2008-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79 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卫大厦B座     邮编:100021     电话:(010) 5978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