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避免留疤?

每次受伤后,伤口没有什么大碍的时,我们就开始担心:会不会留疤?疤痕是机体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损伤深达真皮层,就会有疤痕。只要损伤局限于表皮而不达到真皮层,就不会形成瘢痕。
可是有的人的疤痕只是细细的一条线,有的人却留下了肥厚膨大的蟹足肿样瘢痕,这是为什么?
受伤的时候没有忌口,吃了发物?
传统医学有种说法,说有些食物是“发”的,会使人皮肤像发面馒头一样“发”起来,肿得高高的隆起于皮表。这种说法在传播的过程中,又渐渐演变成了:倘若有伤口的人吃了“发”物,就会留下隆起的难看的疤痕,因此必须忌口。其中的代表性食品有:鸡蛋、牛奶和鱼虾等。
“发”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很可能是古人对于荨麻疹的一种经验性判断,因为荨麻疹的典型皮损,就是隆起于皮肤表面、伴随剧烈瘙痒的片状风团,而荨麻疹最常见的病因,就是不能充分消化高蛋白食品而导致的过敏,鸡蛋、牛奶和鱼虾都是高蛋白食品,不能耐受的人群食用后可能诱发或加剧风团。但这跟隆起的疤痕是机理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与生俱来的瘢痕体质
瘢痕体质是存在的。对这类人群来说,与其费时间琢磨怎么忌口,不如小心避免受伤来得实在。因其无论何时、何部位受伤,只要深达真皮层,都会留下肥厚的瘢痕。即使就是抠痘痘,抠出血了,也会留下增生性瘢痕。
但是,真正的瘢痕体质很少见。
也许是你护理得不对!
增生性肥厚瘢痕的形成,除了与个人体质相关,更多时候是与伤口张力、炎症消退的速度和局部皮肤水合程度相关。
伤口张力越小,留下的疤痕越细。
没有发炎、愈合良好的术口,比发炎甚至液化的术口留下的疤痕小。
局部外用硅酮胶等封包剂阻止水分经皮丢失的术口,比未做类似处理的术口更不易留下明显疤痕。
规范的清创、换药,使用弹力敷贴,伤口愈合后坚持预防性使用硅酮胶,这些都是避免形成肥厚性瘢痕的好办法。
如果你的注意力全在不要吃酱油、不要吃鸡蛋上面,那么最好的时机可能就这样白白地过去了。消除已经形成的瘢痕就要花费许多时间、精力,还有很多钱,有些方法还很疼,关键是效果还很有限。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