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学急救, 孩子更安全】 ——孩子烫伤怎么办?

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承受不了热损伤。皮肤的完整性在经过热后,几秒钟到几分钟就可被破坏。
根据烧伤、烫伤的严重程度分成:
Ⅰ度烧烫伤:皮肤发红,肿胀、疼痛难忍;
Ⅱ烧烫伤:皮肤起泡;
Ⅲ度烧烫伤:烧焦,此时无疼痛、无水泡、无感觉。

事件回顾
曾经有个女孩,3岁时爬到农村的灶台上,不小心掉进煮稀饭的热锅里。肚脐以上到颈部都被烫伤了。
妈妈听到孩子惨叫地哭,赶快跑过来以最快的速度脱掉孩子的衣服,哪知衣服已经和孩子的皮肉粘在一起,孩子从肚脐到颈部连皮带肉被撕了下来,血肉模糊。
虽然经过抢救孩子活了下来,但胸部大面积的瘢痕,让这个女孩羞于见人。
现在女孩已经是成年人了,夏天也无论天气多热要穿很高领的衣服,怕被别人发现。伤痛之后的心理伤痛,伴随她一生。

遭遇这种意外妈妈第一时间怎么办?
1. 现场处理的原则:降温、止疼、防感染,保护水泡去医院。
【降温、止痛】用有一定压力的冷水持续冲洗,达到降温止疼的作用,至少冲洗15~20分钟的,直至局部不疼、不红、不起泡为止。
【防感染】塑料袋罩在伤口外面,保护伤口,到医院处理。

2. 避免处理不当导致的永久性功能性瘢痕或毁容性瘢痕。

此时妈妈不应该做什么?
1. 不冷静,慌乱之中脱衣服,这样很容易造成更大损伤。
应该用大量冷水冲洗,待到衣服上的温度降下来后,再试试能不能轻轻地把衣服脱下来。如果不能,最好请医生处理。
2. 在烫伤的部位涂抹牙膏,当时会感到被烫处凉爽,好像疼痛减轻了,其实,牙膏涂抹在烧烫伤处会无法散热,热量持续对组织热烧伤。
很快,原本Ⅰ度的烧烫伤就会变成Ⅱ烧烫伤,很快牙膏变干了,就会把刚起的水泡撕开,医生很难处理。
3. 在烫伤的部位涂抹酱油、大酱、碱面等对伤口可造成感染,损伤较大,不建议用。

怎样预防损伤?
1. 监管好孩子,教育孩子开水、火等非常危险,不要接触。
2. 避免孩子接触火、开水等造成孩子损伤的机会。
马奶奶叮嘱
事故发生别急躁,冷静处理伤害小。
持续冲洗最重要,降温止疼效果好。
冲到不红不起泡,解除痛苦方法秒。
老旧方法不可取,增加伤害要取消。
酱油大酱和牙膏,二次伤害别小瞧。
冰水降温更可怕,深部热量散不了。
千万不要戳破泡,皮肤完整无法保。
塑料袋、轻轻罩,快去医院把医找。
文/马桂林 图/张恒君
本文系约健康平台首发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