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痛风?

都说生孩子是12级痛,大猪蹄子们体验模拟分娩时,到7—8级就已经觉得生不如死了。然而,对于痛风的男人来说,这种痛有过之而无不及。
01
有数据统计,4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越来越多,每10个人中有一个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曲)。也有新闻报道称:“青岛最小痛风患者年仅13岁”。
02
说起痛风,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没有管住嘴”!但是维他狗告诉你:有的人得痛风,罪魁祸首不是饮食!而是自身!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即使啥都注意,酒肉不沾,还是会得痛风!
痛风的专业定义中,也没有提及饮食。而是说的嘌呤和尿酸导致:痛风是嘌呤合成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所导致的一组疾病。这嘌呤和尿酸到底是怎么把痛风招来的?
在大多数人眼中,嘌呤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你有所不知,嘌呤对我们人体是非常有用的东西!
1是合成DNA的主要成分
人体每天新陈代谢,细胞有的生,有的死,新生细胞里的DNA合成,就少不了嘌呤。
2是人体细胞所需能量ATP的主要原料
除了我们人体自身会生产嘌呤之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也会带来一部分嘌呤。基本上所有的食物都含有嘌呤,对,包括水果蔬菜。
不过如你所知的一样,动物内脏、海鲜之类,嘌呤确实含量更多。
因为尿酸!
注意,这里并不是指尿的味道是酸的,而是指一种排泄物,它的名称叫尿酸。它是嘌呤代谢出来的垃圾产物。我们来看看尿酸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来看看嘌呤的行为轨迹:
01
一个细胞诞生了,人体就会把嘌呤选出来,送去给细胞做DNA使用。那么细胞死了呢?人体就会将这些去世的细胞分解掉,细胞一分解,嘌呤就出来了。
02
嘌呤是能量ATP的重要组成部分,当ATP被消耗后,嘌呤也就被释放出来了。就这样,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嘌呤。但嘌呤需要经过肝脏的处理,变成尿酸后方可排出去。
尿酸在人体内是有一定容纳度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尿酸,会暂时进入一个叫“尿酸池”的地方储存。尿酸池就是一个暂时堆放尿酸的池子,最多容纳1200mg的尿酸。别看这池子的容量有点小,要知道,正常人每天代谢的尿酸也就750mg左右,这个池子算是够用的。
每天负责处理这些尿酸垃圾的,是肾脏和肠道。其中,三分之二的尿酸通过肾脏变成小便,三分之一的尿酸通过肠道变成大便,被排出体外。
但是故事总是没有那么顺利!!!
如果某一天肝脏生产的尿酸增多了(下期我们会讲原因),比如升高到了1500mg,那么每天只能处理1200mg, 尿酸只能堆积在血液中,增加血液中的尿酸含量。
肝脏生产的尿酸还是750mg,并没增加,可是因为肾功能障碍,只能处理掉300mg,又会怎么样?
没处理掉的450mg尿酸一样会堆在血液里,也能导致高尿酸血症。
更糟糕的还有可能产生的尿酸多了,排泄的尿酸也少了,那更是雪上加霜啊。
现在,被体检出高尿酸血症的人越来越多,已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它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了。
得了高尿酸后,你就要小心了,如果还不加以控制,让尿酸噌噌地在血液中积累,多到一定程度,就会析出尿酸晶体。
尿酸晶体这家伙虽然是个明人,却总爱做暗事,它特别喜欢躲藏到关节里。想想看,你关节里插着如铁钉一般的晶体,能不疼吗?随着晶体数量的增多,痛风就找上门来了。
总算把痛风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为了方便你记忆,上个总结图:
转载: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