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写作业就患上拖延症,怎么回事?!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这种情况你家有么?  

直播预告


670485797716383029_副本.jpg

很多孩子平时生龙活虎,可一到做功课,就像是浑身没力气了,每天都能用各种借口拖到很晚。

 

应对孩子的“拖延症”,简单粗暴的打骂和埋怨,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来听听儿童行为专家的分析,一切都还来得及!

儿童拖延症的两种情况

学龄期儿童的“拖延症”基本上表现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单纯的“拖延症”,即态度和行为上的“拖延”“迟缓”,并非器质性疾病。

 

而另一种情况,确实生病了,疾病的名字叫“发育性协调障碍”,又称为“笨拙儿童综合征”。孩子不仅表现为“拖延症”,还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上的“笨拙”。这种疾病的患儿除了做事拖拉,还因为动作协调能力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比较“邋遢”。

“发育性协调障碍”特点:慢且拙

这种疾病通常有两个表现,一是“慢”,吃饭慢,穿衣慢,每件事情总是最后一个完成;


另外,则表现为“拙”,即做事情看上去动作协调能力比较差,并且可能同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书写障碍等情况。

拖延症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

成人也有拖延症,但是拖延症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如果您的孩子持续或规律出现下面三种情况,就极有可能存在“拖延症”。

拖延症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每次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完成任务;

  2. 没有按既定时间计划节点完成任务;

  3. 为了将任务完成地“尽善尽美”而拖延时间。


孩子对于拖延症所带来的羞怯、自卑和焦虑情绪更容易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容易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学业成绩不佳等。而这类负面情绪的长期作用会让孩子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责任感也相对差。


而且这一系列的问题带来的危害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或治疗,往往会延续到成年。

39880290_L.jpg

为什么孩子会拖延?

想要了解普通拖延症的成因,需要从拖延产生的各个环节去了解原因,有助于克服拖延的习惯。

孩子产生拖延症的原因

  1. 孩子在任务执行前是否清楚需要达到的任务目标

  2. 任务开始时是否感到有压力和没有准备

  3. 当孩子感到任务很重要和需要去做的时候,是否觉得自己很无能

  4. 孩子害怕失败是否是因为家长希望更快而直接地达到目标

 

而以“拖延症”为主要表现之一的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病因则较为复杂,涉及到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胼胝体及小脑等部位的异常变化。

面对拖延症,父母要做到耐心

我们的大脑是在与环境交互中不断完善的器官。一般在5岁之前,脑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结构仍在不断增长一直达到高峰,而5岁以后则进入修剪期。

 

修剪并非理论和功能上认为“好”的留下来,差的断掉,而是用的多的(优势通路)留下来。(意思就是好习惯会持续,坏习惯也会持续)

 

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存在拖延症时,千万不要着急,而是应该耐心地寻找孩子存在的问题,寻找合理的方法改变孩子的习惯,使与拖延症相关的功能不成为“优势通路”。

 

发育性协调的儿童可以寻求发育行为儿科医生的帮助,在专业评估诊断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通过改善孩子的协调能力促进“拖延症”的改善。

28390639_M_副本.jpg

您需要知道的5个秘籍

父母单纯的打骂指责等负面情绪不仅不会解决孩子的拖延症,还会降低孩子的自控能力,甚至会加重孩子的拖延症。父母耐心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是改善孩子拖延症最好的方法。

1.多问孩子相关的问题

在完成任务前多问孩子“你自己希望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告诉孩子“如果你达不到你自己设定的标准会有什么后果”,帮助孩子认识清楚当前和以后所处的状况,对自己能力和预设的目标有个合理评估,有助于改善拖延的习惯。

2.对孩子说清楚你的期望

孩子有可能高估或低估父母的期望,认为父母期望目标根本完不成或太容易完成都会造成拖延。


因此父母在给孩子任务时,一定要说清楚你给孩子所设计目标的难易度,并且给孩子分析他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各种可能性,让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去完成目标。

3. 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把一个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去完成每个目标。


父母可以使用一些小贴纸,把目标写在贴纸上,每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让他(她)将贴纸撕掉,提示阶段目标已经完成。

4.认识孩子的特点或优点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激励的方法也不同。在帮孩子制定目标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孩子充分认识他(她)他们自身的优点,激发动力去实现他们原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5.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

告诉孩子自己曾经的一些经历,尤其是曾经失败的过程,或者失败后成功的经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情绪。

40908384_ML.jpg

孩子摆脱拖延症的小技巧

自我同情法

家长可以教孩子忘记原来的“自己”,把他们自己当做一个朋友对待,鼓励“朋友”(自己)如果不拖延会过得更好。比如,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够按时完成目标。”

“时光漫游”法

可以鼓励孩子闭上眼睛,对执行一个任务的前后过程做“时光漫游”,想象下如果把这事情按时干完了感受是否更好,比如想象“我不磨蹭飞快做完作业,妈妈答应我约同学一起出去玩,(继续想象)与同学玩的场景是多么的快乐!”


每次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兑现给孩子的承诺。

从“轻”开始法

产生拖延症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孩子一开始就觉得整个任务太重了,无法完成,只能拖延。


所以,在孩子第一次执行某类任务时,一定要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比如建议孩子在一年级开始时,尽量给予孩子较轻的课业负担,减少今后作业拖延症的发生率。

注: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孩子,需要医院、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的模式,除了医院在动作协调能力方面的干预指导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特殊教育”,比如推迟入学时间,减轻课业负担,延长考试时间等,避免这类孩子因学业成绩下降而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造成“拖延症”和动作协调能力更为恶化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181119172845.jpg


本文转自“名医面对面编辑部”,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

0 分享 发布于 1年前

相关推荐

最新最热评论 0
没有数据
只有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专家更多+

黄静宇

黄大头(黄静宇),漫画公众号《头都大》作者。黄大头曾任凤凰卫...

李清晨

李清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

李舜伟

李舜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

Copyright 2008-2019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京ICP备:05067302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79 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卫大厦B座     邮编:100021     电话:(010) 5978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