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腐”色变为哪般?

我猜大家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防腐剂是不是真的不安全?标有“无添加”“无防腐剂”的食品更好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从食物为何会腐败说起。
食物中富含营养,这些营养也是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喜欢的。它们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条件下可以迅速繁殖,同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糖、脂肪分解,产生难闻的气味、难看的外观、难吃的味道,这就是腐败。
如果没有微生物,食物是不会腐败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巴氏杀菌的发明者)100多年前做的无菌肉汤至今也没有腐败呢!
防腐就是防微生物,要么杀死,要么不许它生长。常见的食物防腐方法包括:
高盐
高盐防腐,比如咸鱼、腊肉、咸鸭蛋、咸菜等,由于太咸(有时还很干),微生物难以生存,一般不需要加防腐剂。
高糖
高糖防腐,最典型的是蜂蜜,由于含糖量特别高,微生物很难生存,因此不需要防腐剂。蜂蜜最神奇的地方是它没有保质期,无论放多久都不会变质。超市里蜂蜜标注保质期主要是为了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不过,蜂蜜不能给1岁以下的孩子吃,因为蜂蜜中有可能含有肉毒芽孢。
烟熏
烟熏防腐,比如常见的熏制腊肉、火腿、鱼等,并不需要防腐剂,当然一般烟熏工艺是和盐渍一起实现防腐的,而且熏制过程也会脱水,进一步加强了防腐效果。
用酒
酒精能杀菌,比如腐乳里面常常放食用酒精,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你什么时候听说过白酒有保质期?只要密封完好,随便放多少年白酒也不会坏呀。
干燥
干燥防腐,比如薯片、锅巴、方便面等,它们水分很少,微生物难以生长,因此也不需要防腐剂。
香料
许多天然香料都具有一定的防腐保鲜作用,比如花椒、肉蔻、丁香、桂皮、大蒜等。不过实际上它们往往是和盐一起发挥作用,也有些观点认为它们并不防腐,只是掩盖了腐败的异味。
发酵
发酵食品中的有益微生物很多,它们拉帮结派占领了地盘,所以别的微生物很难长起来,因此不需要防腐剂,比如低温酸奶里面的乳酸菌,醪糟里面的根曲霉。
灭菌
灭菌的方式五花八门,有高温高压、微波、辐照等,其中高温是用的最多的。比如常温奶经过超高温灭菌,细菌杀死了,就没有必要加防腐剂。一些果汁、饮料类产品,使用无菌冷灌装技术,也没有必要加防腐剂。
低温
冷冻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因此可以不加防腐剂。
现在,我们就要回答文章最初的问题了,防腐剂是不是真的不安全。
就安全性而言,首先,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需经过严格的评估才能用,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使用是可以保障安全的。
其次,中国使用最多的几种防腐剂,比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均是国际食品法典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
此外,防腐剂还给食品加了一道保险。比如亚硝酸钠对肉毒杆菌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可以避免因肉毒污染导致的中毒甚至死亡。
其实,退一万步说,完全不用防腐剂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愿意面对冷冷清清的超市货架,并且忍痛放弃许多你喜爱的食物。
由于一些人反感防腐剂,因此商家常用“无防腐剂”来做宣传。实际上,加不加防腐剂完全取决于食品本身的工艺属性。需要加就得加,如果不需要加,加了反而增加成本,这就叫工艺必要性。
如果你在超市购物时看见某个食品上面写着“不添加防腐剂”“0防腐剂”,反而要多个心眼,因为它99%是不需要防腐剂或不允许添加的!
如果确实是其他同类食品加,而它不加,你也要看看有无“附加条件”,比如不加防腐剂的酱油,很可能会在不显眼的地方告诉你,开盖后要冷藏。
只要是正规产品,加没加防腐剂只需要看配料表就能一目了然。但有一些情况,虽然在配料表中没有注明添加防腐剂,但食品中却可以有防腐剂的成分。
首先是配料代入,比如夹心饼干并不需要用防腐剂,厂家也没有添加,但却可以检出防腐剂山梨酸钾。这是因为夹心中有人造黄油、果酱等配料,它们使用了防腐剂。
其次是本底值,比如防腐剂苯甲酸钠。由于苯甲酸是植物代谢苯丙氨酸的产物,因此很多食品都能检出,比如红枣、蓝莓等。奶粉也能检出苯甲酸,这是来自牛吃的草。
食品的保质期和防腐剂有一定关系,但并不等于说保质期越长,防腐剂就越多。保质期实际上并不能告诉你食品的品质优劣,它仅仅是厂家的质量承诺。如果食品在保质期内出问题,那就由厂家负责;食品如果超过保质期,商家就不能继续销售。
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常常有较大折扣,还是挺划算的。其实即便是稍稍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一般也不会有什么质量问题,反正我家里的过期食品基本都是被我消灭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从根源上打消您对防腐剂的种种顾虑,既然我们已经享受了防腐剂带来的丰富多样的食品,为什么不能从心底彻底地接受它呢?
独家声明:本文系约健康平台独家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约健康平台立场无关,欢迎读者共同探讨。